郑州一小伙被“盗”走近四万元 钱没的不明不白

几天前,郑州的刘先生准备用自己的银行卡给手机充话费,竟显示余额不足!他这一查不当紧,自己差点晕过去,卡上三万九千元竟不翼而飞……郑州的小刘这两天可是有苦说不出,一天时间自己突然变成了“身无分文”。原本卡上的近四万元突然不翼而飞,蹊跷的是银行卡就在包里,从不曾遗失……

小刘告诉记者,这划红线的三笔消费是他完全不知情的,卡里只剩几块钱了。以前曾经听说过卡被盗刷的新闻,可怎么都没想到这事儿会摊到自己身上。银行的说法让小刘不寒而栗,即便卡被不法之徒克隆了,可这重要的取款密码只有他自己知道,怎么人家就轻易破解了?事实是否如小刘所说呢……

银行的这位工作人员分析,这等于是网络上一个虚拟的POS机,极有可能是小刘在网络上交易时候他的卡号和密码被泄露了,别人通过第三方把钱刷走了。但是具体情况,还需要公安部门立案调查。

银行卡被盗刷的新闻时有发生,有的当事人曾有过丢身份证或者银行卡的经历,而有的当事人卡就在身上,却依然无法摆脱被盗刷的悲惨遭遇。

广西市民李女士的银行卡未曾离身,却在去年10月、11月多次被人取走卡内钱款。今年2月,李女士将某银行柳州分行起诉到柳北区人民法院。日前,法院作出判决,银行承担一半责任,赔偿李女士1400余元。

在互联网日益深入的今日,用户享受到了支付便捷,但在享受便捷的同时,银行卡通过互联网支付被盗刷的案件也日益增多。相对于线下通过刷卡实现支付的模式,线上是通过校验银行卡支付要素的模式来实现的。所以,线上盗刷的关键在于数据的获取,包含个人身份数据、银行卡数据以及支付秘钥数据。

个人身份数据、银行卡数据泄露。银行和支付机构会存储大量客户身份数据以及银行卡数据,一旦被黑客攻破,就会发生大批量数据泄露的恶性事件。很多商户会记录客户的个人身份数据,这就为数据泄露埋下了隐患。而银行卡持有人也会遇到各类“钓鱼”网站、冒充熟人、冒充公检法等骗术,诱导持卡人提供信息。

支付秘钥数据被截获。验证码是金融机构在用户网上支付时,通过短信向持卡人在银行预留的手机号发送的一次性口令,犯罪分子常发送含有木马的病毒短信、冒充运营商等方法截获短信验证码。银行、支付机构、商户,加强系统安全和内控制度的建设,堵住数据泄露的源头。

对于持卡人,防范盗刷的关键在于保护好短信验证码。不要将各类验证码提供给任何人,包括确认付款、注册、修改信息等短信验证码,以及换卡使用的USIM卡验证码等。不要随意打开短信里的未知来源网址,如存疑,可拨打短信发送人电话或官方客服电话进行确认。

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?

1、ATM机操作。持卡人应迅速到附近的ATM机操作银行卡。此举的目的在于证明卡主和银行卡均不在盗刷现场,证明银行卡系被他人伪造并盗刷。在伪卡盗刷案件中,盗刷发生后及时通过ATM机进行真卡操作,是证明发生伪卡盗刷行为的有效方式之一。

2、通知银行并办理挂失。持卡人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告知账户异常变动情况,办理挂失。

3、报警处理。持卡人在通知银行后,应及时拨打110报警,告知盗刷金额、方式、时间、地点,以及交易另一方账户信息。

扫一扫分享本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