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着清风,伴着阳光,我们坐上了通往下虎叫村的公交车,开始了我们第三天的实践之旅。
今天的我们继续着我们问卷与访谈的调研,去采访了第一书记和部分村民,通过问卷和聊天的形式和他们进行了交流。下面是部分访谈内容摘录:
第一书记访谈摘录
Q:您能介绍一下村里的人员构成吗?
A: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年人,只有极少一部分年轻人,这一部分人还都是有农机的,平时帮着种地运输什么的。
Q:那基础设施怎么样呢?
A:商店及医疗卫生这方面都没有,有文化的不多,有点文化的都出去了,小病附近看,大病城里看,最近村里准备建卫生室,但还没完成。村里人比较少,山楂小院来意后带来了活力和一些商机,对农产品的销售有很大帮助。
每个山楂小院给村里交管理费用10000块钱,几个院下来也能有七八万块钱,这样也能形成一股可观的收入。对于没有参与山楂小院的人也能形成安抚,保证他们不闹事儿。
现在山楂小院基本经历了三种模式,一是运营方出全部的资金,每个月给出租房屋的村民400快租金;二是村民投一部分资金,流水三七开;三是成立合作社。
Q:当地有什么特色吗?
A:山楂小院里面的特色食品一部分来自当地的取材,比如说各种干菜,为此山楂小院专门研发新的菜系,提高了村民农副产品的销售量。
村路口的大伯
问:山楂小院对村民的收入有什么帮助吗,收一些咱村里的产品吗?
答:收,但是只解决了一小部分问题,就像山楂这方面,是山楂小院里面的人操作的。咱是也受到了一定的优惠。
问:您觉得政府的扶持应该重点放在那方面?
答:老人加大扶持力度和教育,孩子都在外头,这附近都没啥教育,我家孙女都在延庆上学呢。在咱这边办个学校,村里也能更热闹,但不是人少嘛。
问:您觉得山楂小院有什么影响吗?
答:山楂小院让村子里更加热闹了,就是怕来坏人。其他的都挺好的。
家中热情的奶奶
问:对山楂小院持怎样的态度?山楂小院对村民的收入有什么帮助吗,收一些咱村里的产品吗?
答:挺支持的,还是给家里带来一些收入的,像家里养了鸡,每天下蛋,小院就会来收一些鸡蛋啊,等鸡长大了也会收土鸡。还收小米。偶尔也会来收收菜园里自种的菜啊的。也挺好。
村民大妈
问:家里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?
答:今年不行啦,老伴儿盖房子水泥中毒,干不了啥了,往年的年收入大概是在一两万,主要靠我种点地,队里不给找点事儿干,今年就没收入。
问:山楂小院对你们的生活有影响吗?
答:有时候有点噪音,就在我们家旁边,有的游客晚上声音比较大,有时会嚷到两三点钟去,吵吵睡不着觉。
今天又和和蔼的爷爷奶奶们聊天沟通了不少内容,有了不少新的收获,也得到了更多的经验。实践带给我们的,既有对沟通与交流能力的锻炼,又有通过对话对问题的挖掘和探讨。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纸面上的终究只是理论,正是通过实践和村民聊天,亲自去做实实在在的事,遇到各种没有预先设想到的问题并努力去解决,正是实践带给我们的挑战,也是意义所在。一切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。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在实践中,我们不断成长,不断前行。青禾小队,我们在路上!
文字:高铭熙
图片:青禾小队
编辑:王元
扫一扫分享本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