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报融媒记者 徐富盈 文/图
圣水峪是贾鲁河的源头,这里因为有圣水泉而知名。
它位于二七区与新密市交界处的幽深峡谷中,一眼直径2米的泉眼喷涌出的泉水,成就了这条河流。它从新密北侧山谷中冲出,进入二七区、中原区、惠济区、金水区而入中牟界,最终流入淮河。
时下,贾鲁河升级改造刚刚开始,这次改造的河段是尖岗水库大坝以下的市区段,而水库上游的水磨大桥至圣水泉源头这一段约5公里,因林木丛生,山谷幽深,被当地人称为圣水峪大峡谷。
11月15日,圣水峪大峡谷景区开发研讨会在大峡谷的申河村申家大院召开。
三十多位老专家齐聚
15日10时许,在申家大院内的小礼堂内,聚集了三十多位退休的老干部、艺术家、企业家、教师等,他们都是多年来对溱水和贾鲁河有研究的“专家们”。
自小生活在圣水峪大峡谷边的高庙村的陈殿俊,介绍了这段圣水大峡谷的相关情况。
这位退休老干部介绍,圣水峪大峡谷,是离郑州最近的峡谷,山谷幽深,河道在峪谷内千流百转,各种树木繁多,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。它位于郑州西南的上风上水处,流经郑州西南边最大的生态涵养林带,它的东侧则是已经建成的树木园。
大峡谷内多以土山为主,奇形怪状,这些土山是风积地貌,土质有极强的可塑性,现存有不少窑洞。
山谷中的原始土山在亿万年风雨的作用下,有的高十多米圆如一柱擎天,有的偏斜如刀峰、犬牙,各具形态。
“我们对这个峡谷进行了多次步行探险。峡谷从新密圣水寺边的圣水泉开始,至尖岗水库上游的水磨大桥,共5.5公里。它是离郑州市区最近的峡谷,离马寨镇政府仅2公里,从西四环到这里约1.5公里,骑自行车很快就可以到,比新密与荥阳和巩义三市交界的伏羲大峡谷,近25公里。
峡谷有厚重文化底蕴
刚刚退休的郑州雕塑研究所所长李宗初介绍,他自小在郑州长大,三十年前,他就常到圣水峪的源头去考察关于龙的文化。当时是一位搞炎黄文化研究的专家,带他到了圣水泉边,他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。
“周围都是土山,找不到一块石头。在一个谷中,有一个深沟,一个平行于地面的直径2米的大洞,向外不停冒着清澈的泉水,哗哗地日夜不停地流出。正是因为这里流出的泉水,形成贾鲁河的源头,向下至水磨村后(即现在水磨大桥),村民在水中建了一个石磨,水推动石磨碾米碾粮,附近的老百姓才得以生活。”李宗初介绍。
经过多方考察,他发现,这里有深厚的关于龙的历史。
1994年3月,在峡谷内的高庙山谷中出土了三个石龙,站在圣水泉西北侧的高岗上,可以看到九条土龙齐集于山谷一个制高点上。
峡谷将成郑州近郊游热点
6年前就发起建设郑州圣水峪大峡谷景区的张更申,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发起人。
他介绍,这个大峡谷涉及6个行政村,分别是新密的4个和二七区的2个,良水寨村、皇帝岭村、杨树岗村、高庙村、闫家嘴村和申河村。
这个景点建成后,将一改郑州近郊游没有峡谷的历史;政府保护环境的力度前所未有,峡谷内的煤厂企业全都搬迁走了,预计不久的将来,圣水泉内还会涌出泉水来。
这里更有区位优势,距离郑州近,有多条道路可以到达峡谷,仅从郑登快速路上,就有五个进入峡谷的道路,交通方便。
这里不仅有奇山异水,更主要是生态涵养林已形成气候,成为郑州制氧基地。
这里文化厚重,皇帝岭是当年黄帝大战蚩尤的誓师地,建于东汉时期的贾复城遗址、望京楼遗址、千年古刹圣水寺、高庙老街,还有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神秘的101备战洞群,都在这个幽深的峡谷中。
“因为峡谷很多地方无法进入,所以并不需要大规模建设,只需先开辟步行小道,不破坏峡谷中的环境,就可以让市民进入,5公里多走完也不累。它建成后一定会成为郑州近郊游的一个热点。”
扫一扫分享本页